上传作品
|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名家访谈>高铁助力脱贫——访中铁上海局项目部工会主席张华先

高铁助力脱贫——访中铁上海局项目部工会主席张华先

作者: 新时代摄影网
发布时间: 2021-02-07
浏览量: 793

image.png




【摄影简介】

现为中铁上海工程局郑济铁路工程项目部工会主席,生于1966年3月,1986年12月参加工作。干过装吊工,办公室干事,办公室主任,项目部工会主席,一直在建筑工地现场打拼。1993年开始接触海鸥相机,工作之余,对摄影产生了爱好。拍摄了建筑工地丰富多彩的镜头,定格了那一个个美妙的瞬间,在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科技日报》、《经济日报》、《山西日报》、《中国工运》等报刊杂志上采用过数千作品。在香港国际、国家、省级、地市级、县级摄影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秀奖等,艰辛劳动,收获颇丰。




 本刊记者:任婷


我们是开路先锋华语群星 - 杨瑞庆词曲作品集1



Q
A
&



配图作品:《高铁助力脱贫》组照


创作背景:高铁飞速发展,给人们交通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,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,对促进经济发展,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,高铁建设过程,体现了中国建设者高超技术,打响了走向世界的名片。


杂志:您好,张老师,欢迎做客《新时代摄影》访谈,给我们影友介绍一下自己吧!


张华先:《新时代摄影》老师们好,大家好!我是中铁上海局七公司郑济铁路项目部工会主席,现年54岁,再过两个月就是我退休时间了。作为一个基层普通摄影爱好者,能够得到《新时代摄影》的关注关心关爱,非常感谢!


image.png

《安装》


image.png

《把关》


image.png

《绑扎》



杂志:您是学摄影专业吗?怎样步入了工业摄影?


张华先:我没有参与过摄影专业教育和培训,只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参加工作时是一名装吊作业工人,在中铁四局六处一段五队,作为当时的铁路建筑工人,我们单位人员来自五湖四海,工作性质也是东南西北四处奔波,定无居所。但为了祖国铁路建设,加快交通运输发展,广大建设者与天斗与地斗,不畏严寒酷暑,奋战在烈日以及寒冷的天空下。由于80、90年代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,大部分建设工作均为人工手拉肩扛,脸朝黄土背朝天。特别是夏天,烈日高悬,酷暑难耐,有的都脱了上衣,光着上身,在烈日下苦干。一个个大汗淋漓,汗如雨下,大干场景让人震撼。那是1992年,我们在建设上海地铁1号线,我们线路工班的一名同事有一台国产的海鸥相机,当时是用胶卷,没法与现在的相机相比,当然,当时的经济条件也受限,我与他关系较好,经常跟着他玩照相,有时候偶尔拍几张,8小时后,我们就经常在一起探讨。时不时冲洗一张照片,给局报《铁路建设》投投稿,偶尔用一张出来,在报上发表了,甭提有多高兴,而且当时单位用稿了还有几元奖励,渐渐地,自己萌生要将工地现场建设者精彩镜头留住,定格铁路建设发展过程。2002年,我在西南铁路建设中,自己购买了一台尼康D90胶卷相机,就此开始真正投入到个人摄影爱好中,开始记录铁路建设者风采,展示企业良好形象。2007年,自己再次购买了一台尼康D200数码相机,拍出了不少工地照片和工程影像。现在我用的是尼康D810,单位配制的,已经5年时间了,也拍摄了数万张,也取得了一点小收获,拍摄技术上也更加有信心了。


image.png

《电焊》


image.png

《垫石施工》




杂志:时代造就影像,影像折射时代。工业化催化了工业摄影,工业摄影记录了工业化历史。黑白的、彩色的,胶卷的、数码的,专业的、业余的,冷峻的、温馨的,工业摄影师用光影搭建出一个时光隧道,谋一时某一地某一物某一人,生动而珍贵。张老师,能否与我们讲一下您的摄影历程呢?


张华先:刚才我说了自己对摄影产生爱好的简单过程,说起摄影经历,可以讲是从接触到喜欢到爱好到有点那么一点痴迷。可以说有时候想拍到一张好照片,有点叫废寝忘食了。记得那是2011年,我们当时住在山西永济黄河滩上,专门修建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晋陕黄河特大桥。一个下午,刚刚下班准备吃晚饭,我拿着饭碗准备去食堂,路上,我突然看到傍晚的太阳特别红且圆大,而且刚好一处连续梁上还有员工在施工,我立即跑回宿舍,拿起相机就跑到连续梁工地上,对着50多米高的两边挂篮及中间的太阳,就连拍了五张,取名《二龙戏珠》,并且还从不同角度也拍了几张,回来电脑上一看,效果还不错。我也是有点兴奋,第二天就投稿,好几家地市、省部级报都用了,而且基本上都在一版刊发。后来,这张照片我参加市级以上包括全国摄影大赛,均有收获。记得还有一次,《运城日报》一名记者到我们晋陕黄河特大桥工地采访并拍摄现场新闻照片,当时我跟他们一起,来到黄河滩中间,当时也是傍晚时光,太阳照在主桥上,光线很柔和,我跑到远一点的地方,拍摄了跨黄河水面上的主桥一段,效果感觉不错,也参加过摄影比赛,有用过收获。2016年,我参加山东省济青高铁建设,我担任中铁上海局七公司济青高铁项目部工会主席,在干好本职工作外,就喜欢跑工地,特别是天气特别好的时候,我一定拿着相机到工地走一走,把当代高铁无砟轨道施工建设记录了不少现场照片。选择了10张济青高铁建设工程照片,参加山东省一个摄影比赛,也获得三等奖和另外两个优秀奖。到目前,以单位的名誉出版了《大西先锋》、《晋陕黄河架金桥》、《齐鲁大地有“奇迹”》三本画册,展示了中铁上海局建设者为高铁建设的付出和良好形象。对了,在工地拍摄中,对到工地来的摄影大师,我是跟随,并经常请教,他们也是毫无保留指导,让我受益匪浅。在此我要感谢张立明老师、许国老师、梁铭老师等,他们给我坚守爱好摄影帮助非常大,非常感谢他们。



image.png

《焊接》


image.png

《加固》




杂志:有人说钢铁是静物拍摄的最佳对象,它表面粗粝、冰冷,却经历了最火热的淬炼。除却这个缘由,一个人潜心拍摄钢铁,应该另有原因,能否讲一下您的钢铁之情呢?


张华先:因为我是一名铁路工人的后代,我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,我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洋镐,一参加工作,就与铁路打交道,那时的铁路建设,工作非常辛苦,是我们现代年轻人无法想象的,我们修建的每一条铁路都凝聚着建设者艰辛劳作,付出的汗水。大家远离故乡,四处奔波,四海为家,只有一个信念,修建好每一条铁路,早日让祖国的大动脉连接到祖国各地,甚至全世界。面对我们的铁路建设者舍小家顾大家,忘我奋斗的精神,况且我也是这里面的一员,因此,我特别关注每一条参与的铁路建设,一定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铁路建设的过程和建设者的风采,及时展示在世人面前,让大家都来了解铁路建设,支持铁路建设,早日建成祖国四通八达的铁路,让祖国人民出行更加方便,更加快捷,共同为中国高铁建设名片而努力。所以,我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铁路建设的过程,通过照片直观地反映出来,更是要在照片中体现建设者的魂。这样是不是有点虚夸了?但我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在探索的。



image.png

《浇注》


image.png

《紧固》




杂志:专注于工业摄影的人多有这样的情结,他们拍摄的可能是冷冰冰的机器,挥汗如雨的脊背,表达的则是对工业发展的赞叹,对劳动者的歌颂。他们拍出了高铁呼啸飞驰、盾构机穿石破图,定格下他们眼中的最美和最珍贵。张老师,您对自己拍的作品感受是什么?


张华先:说实话,我只是一名摄影爱好者,与那些摄影大师们相比,还有很大的差距。要说现在对自己拍的作品感受,我觉得就是把自己融入到工程建设中,体现工程建设的魂,并积极与摄影艺术融合,不仅体现建设者的风采,展示高超的技术技艺,还要把工地、建设者拍得美,让精彩无处不在,让人们体味到建设者的不易,让人人关心支持建设者,他们是在为祖国,为人民造福,多一些理解帮助,让中国高铁建设名片更加耀眼。


image.png

《盼望》


image.png

《桥墩》